综艺,为何飙不起来?

作者 / 阿   笔

运营 / 小饼干

刚开年,一部《狂飙》,一部《三体》,彻底引爆电视剧行业。

前者,飙完了,但又没完全飙完,时至今日,相关角色、新话题依旧霸屏各大热搜榜;《三体》口碑持续发酵,热度上扬。

对比之下,综艺这厢似乎显得有些冷冷清清。非业内人员大概以为综艺还没开工?!多少有些离谱了。

与不少综艺从业人员闲聊时,她们数次实名羡慕剧集的热闹与追剧氛围。甚至在我们进一步谈及大千影业如何如何成功从后期转型成为前后期一体的制作公司话题时,kk也猝不及防地听到了一个略显沮丧的回答:“大千起来没用呀,综艺行业还在颓。”

综艺怎么了?颓的原因是没项目、没商务还是节目内容本身的问题?我们试图结合刚完结和开播不久的部分综艺做一个思考与浅析。

没得飙?

No。

一定是这个回答。

昨天,《再见爱人2》14期播完收官,《半熟恋人2》第一期开播;再往前,《开工了!新生活》《种地吧》《展开说说》《17号音乐仓库》《大侦探》《我们的客栈》《我们民谣2022》《快乐再出发2》《我们的客栈》《无限超越班》《百分百开麦》《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会画少年的天空》《时光音乐会2》等不少新节目和综N待相继播出。

尽管整体而言,综艺项目上新的数量和频率相较于此前有所减少,但幅度并不是剧烈的。

具象化来看,此前在第一季口碑或热度颇有收获的节目几乎都快速推出了第二季。譬如《再见爱人》《半熟恋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快乐再出发》《时光音乐会》,第一季开播时豆瓣评分依此对应:8.9、7.4、8.6、9.6、7.8.

彼时,《快乐再出发》以黑马优势胜出,《半熟恋人》促成两队CP,逆袭领跑恋综赛道;《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一度成为2021年度热门综艺,《再见爱人》也凭借“离婚”主题、文案以及嘉宾名场面热议引发关注。

只不过,纷纷如约推出第二季时,从用户关注度方面看,依旧逃不开综N代宿命论。优势在于筛选沉淀一批深度用户,劣势在于很难延续第一季上扬的热议趋势和口碑。观众少了一开始的好奇,多的是内容上更高的要求和满意度。

新节目,也有的。《开工了!新生活》《种地吧》《展开说说》《17号音乐仓库》《会画少年的天空》《我们的客栈》《无限超越班》《百分百开麦》等等,围绕脱口秀、女性、音乐、绘画、慢综艺展开各种内容形态。

当细化到每个节目的每期内容,又会发现,新节目也不完全新,总会看到其他节目的影子。更直白点说,像《我们的客栈》《无限超越班》《开工了!新生活》等节目,似乎就是换了一个名字换了一些嘉宾(甚至懒得换嘉宾)。重组一个艺人盘,重复之前的综艺玩法,更多还是依托于艺人嘉宾是否能够产生带量的内容输出。

譬如:首次上恋综的陈妍希,相关话题有:#陈妍希恋综首秀##陈妍希说陈晓时比较依赖的人##陈晓陈妍希微信头像都是关于对方#,可类比《半熟恋人》第一季的常驻嘉宾唐艺昕。同样差不多打法的还有《我们的客栈》之唐嫣,综艺常驻首秀,也离不开谈及同为业内人士的另一半话题。

《开工了!新生活》,看完第一期,满满的《脱口秀大会》既视感。

一句“有请开工召集人李诞”开场,镜头一转,给到舞台左边坐着的王建国、鸟鸟、孟川、小佳、广智等笑果员工,连舞台也与上一季《脱口秀大会》如出一辙,换了个主色调。赛制上降低了竞技感,增添符合打工主题的内容。

看点依旧落到艺人嘉宾的内容输出,就像李诞在节目中点评广智的那句:其实你刚都多余说脱口秀,放五遍(广智走红毯)就行。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实际上广智获得的“开新值”确实不错,成功解锁第一个开工心愿。

在此之前,一度也被业内视作具备爆款潜力的《我们民谣2022》,邀请了包括周云蓬、小河、好妹妹、陈粒、陈鸿宇、蒋先贵、小六等老中青29组音乐人,民谣嘉宾阵容可谓豪华,开播后,也短暂地引发过一波关注。

还有历经改名在播的《展开说说》(原节目名:《这是可以说的吗》),首期观察大概率困于话题尺度、边界,观感无聊,反响平平。效果甚至不及此前杨天真、杨笠、易立竞、傅首尔四位嘉宾的直播。

以及被很多艺人提及过的《种地吧》,节目找了十位素人少年去到浙江种地,每期会有飞行艺人嘉宾加入。说真的,很难想象,内娱都开始种地了。带着猎奇心打开节目,最终又以无聊的观感关上了节目。

这个综艺和此前聚焦美术生的《会画少年的天空》呈现出来的意图,都接近于借用会画、种地,试图打造另类的选秀,目的还是在于可以推出来被大家认识、记住甚至可以走红有后续的人。后者看起来除了陈十三因为和李冰冰的cp被推上热搜,其他人几乎播完了也没什么变化。至于,《种地吧》,才刚刚开播,不易快速下定论。

总之,飙是有项目的,而飙得动否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飙不动?

不论是新综艺,还是综N代,一切又都回到了国产综艺老生常谈的那句——人是关键,且往往得是艺人。

这也是国产综艺一直以来的底层逻辑:先有项目再码人,理论上人是为项目服务的,但与之相悖的是,人又是不可控的,尤其是艺人。

另一方面,几乎95%的品牌方进行综艺投放的标准聚焦在于艺人。“如果这个节目有xxx、xxx参加的话我们就考虑合作”,诸如此类的话术综艺制片人们听过不少。

市场经过三年疫情的影响,商业压力剧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综艺制片人此前就曾同kk分享过与平台的某个项目提案会上,话事人最关心的问题在于能否招商,招到即可开,反之就跳到下一个项目,如此循环。评判一个节目是否继续执行的标准正在变得唯招商论,很多的节目夭折与此。

大环境下行,综艺越发困在商业维度,随之而来的便是创新比列、宣发成本的下调,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市场上S+项目减少,平台、卫视更多活跃在综N代、成本可控范围类的中小综艺,求稳。

譬如“跑男“已经播了十季,还不算上特别季;中小体量的综艺《展开讲讲》《闪亮的日子》以及衍生综艺《又见爱人》《恋爱到结婚的距离》。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困境在于人,嘉宾和幕后掌舵人。前者过于依赖艺人,也尝试过培养专门的综艺艺人,不过截至目前,还是仅有一个杨迪;综艺导演、制片人鲜少看到新面孔。

一个核心点在于,以前电视台商业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会花钱、花时间培养新人(包括综艺导演、晚会导演、主持人等),后来阵地逐渐转移至互联网视频平台,平台看重的是商业回报,需要成熟的人和团队。Kk认为,人的问题,也在内外环境的倒逼之下,来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再者,从传播角度来讲,剧集的狂飙,电影春节档的复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冲击,纵横交织,更加容易形成综艺市场劣势。不论线上线下,大众都拥有多种选择,而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显然,这场时间和注意力抢夺战中,综艺处于下风。

从kk个人的感受来讲,观看综艺也是需要氛围的。一如你今天狂飙了吗?倘若周围的人都在追《狂飙》,往往就会滋生一种好像我不看这部剧都不能和大家聊到一起去的感受。好比《中国有嘻哈》,说唱一下子从地下来到了地上,《乐队有夏天》亦然,小众乐队们一跃成为各大晚会、媒体的座上客。氛围到了,人传人现象更加助力爆款项目的诞生。

近十年的综艺市场,历经过不少爆款综艺节点:《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奇葩说》《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等,从引进到自制,从选秀爆发到选秀被叫停,不断有新的问题滋生。

现如今,这个行业像是进入到了一个没有选秀就陷入僵局阶段,如何破局?或许,谁能率先开启一个新的赛道,满足用户的猎奇心,促进情绪共鸣、互动意愿,谁就能在综艺市场飙起来。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

热门相关:别惹腹黑狂妃   名门隐婚:傅先生,娇妻宠上瘾!   重生初中:学霸女神,超给力!   醉三千,篡心皇后   华帐暖,皇上夜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