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开始在大便里寻找乐高

几名衣着得体的男男女女坐在桌前,向镜头短暂展示手中的乐高小人的头,再齐刷刷地一口将它吞入,就着水咽进腹中。

这不是什么略带危险的“挑战视频”,也不是什么打赌失败的惩罚Vlog,而是一场科学实验的真实记录。

但吃下乐高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6人需要收集好自己的排泄物,不停在其中翻找。直到找到吃下的那个乐高小人的头为止,这场乍一听猎奇的实验才会暂时告一段落。

而当研究者煞费苦心进行这个实验,忍着恶臭在大便里扒拉乐高时,他们在找的肯定不只是一颗小小的乐高小人头,还有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1

如果翻开一个正常人的食谱,上面显然不会有乐高积木存在。但对于一两岁的小孩来说,能放进嘴里的就是能吃的,这导致“玩具部件”成为了儿童误食第二多的异物(第一是硬币)。

但同时,相关的研究数据却非常匮乏,这给儿科医护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一个名为"Don't Forget the Bubbles"的科学团体决定自己来组织一场实验,测试一颗乐高从人体中一进一出需要的时间,以及可能对胃肠造成的影响。

他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各地的儿童医院招募了多位医护人员作为受试者。

“我们扒拉大便,那你们就不用。”

实验对受试者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有胃肠道手术史、不能有吞咽障碍,实验期间不能上夜班;要自愿吃下乐高,并且能“进行基于个人基础的搜索,搜索技术由参与者决定”,也就是用一个工具扒拉大便(请恕我想象不出其他“技术”)。

当然,这场实验的过程还是比较严谨的。

除了统计最核心的“发现乐高时的排便次数”这项数据外,受试者还需要在参加实验前三天和结束后三天继续观察粪便情况,以确保不会遗漏因吞食乐高导致的并发症。

为此,他们还设计了一套得分系统,用来统计受试者的排便频率、粪便硬度和松散程度等,会影响乐高在人体中移动速度的指标。得分越高者,理论上发现乐高的速度也会越快。

还统计了小人仔头部的精确数据

最终在3天后,5位受试者都成功和他们吃下的乐高小人仔重逢。通过比对数据,研究团队也得出了成年人平均排出时间为1.71天,头部组件对粪便质量无明显影响的结论,。

至于另一位代号为“B”的受试者,他在排泄物中苦苦搜索两周无果后,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这个实验的指导意义在于“证明乐高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需要几天才能够被顺利排泄”,以供家长们在孩童误食时参考。可惜的是,这篇研究报告因为样本数过少,并不具有普适性;而且成年人与孩童也有较大生理差异,这一结果也并不能直接套用在儿童病患身上。

这种产品和粪便直接打交道的局面,肯定是玩具厂商不想看到的。所以在防止儿童误食方面,他们可谓绞尽了脑汁。

2

既然吃掉玩具的第一步是把它放进嘴里,那就把它做大,这是最直观的解法。

各国的玩具安全标准里,尤其对三岁以下孩童玩具的部件尺寸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含有小零件的种类。我国的《玩具适用年龄判定指南》中,就针对不同年龄给出了不同适用尺寸,甚至还精确到了每4个月的周期。

乐高为了防止小孩误食,也针对低龄儿童推出了特别版,年龄越小,积木越大。

只不过,玩具究竟还是个靠视觉和触觉吸引人的商品,注定无法在外形上做出太大让步。而且适用年龄的标准并不是硬性规定,只是给家长的购买建议,或者说是一封提前写好的“免责声明”。

况且还有厂商会把明显适合低龄孩子的玩具,标注为更高年龄段,只为免去部分审核。所以除了明确注明可食用的少数“食玩”,最后还是得靠家长把关。

特别是现在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除了人类幼崽,小猫小狗这些毛孩子也同样可能因为好奇,一口吞掉会危及生命的东西。

2019年英国就有一只小狗Rocco,突然变得食欲不振,还伴随着呕吐症状。主人把它送到宠物医院拍了X光片后,才发现它小肠内有一个长方形异物。经过手术,Rocco顺利恢复了健康。那个长方形异物,是一张NDS卡带。

而奇怪的是,Rocco的主人并买过NDS,更没有NDS卡带,只可能是它在前任主人家里就吃下了这张卡带,或在外出遛狗时意外吃下,实在防不胜防。

况且宠物玩具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都远远比不上儿童玩具,相关规范还有待完善。不同宠物种类、体型都有很大区别,也很难在玩具外形和尺寸上给出一个范式。

小孩和宠物这两类易误食群体有很多不同,不过有一个东西是相通的,那就是味觉。把不能吃的东西做苦,自然就没人吃了,所以苦味就成了防误食的新答案。

而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玩家们都很熟悉的东西——NS卡带。

3

早在2017年NS发售的前一两个月,媒体就曝出任天堂将在NS卡带中加入一种特殊苦味物质,以防止Rocco那样误食卡带的情况发生,也带起了一波“试吃风潮”。

当时提前拿到机器的媒体,在评测中除了常规的配置测试外,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尝尝卡带滋味的环节。有人觉得它尝起来像洗洁精,有人觉得和杀虫剂的味道一样,总之结论就是“不要尝试”。

游戏媒体Kotaku编辑当时在尝过NS卡带后的反应

也不知道评测者们是不是真的喝过洗洁精和杀虫剂,事实上,根据任天堂公布的信息,NS卡带中加入的苦味和这两种产品还真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叫做苯甲地那铵的无毒苦味剂。

这种俗称苦精的东西,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苦的化学物质,曾获得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它常作为厌恶剂和驱散剂,添加到洗洁精、杀虫剂、油漆和指甲油等可能导致中毒的液体中。这和在天然气中加入臭味剂,以便泄漏时能被及时发现的原理异曲同工。

而它在儿童玩具领域的大规模使用,则来自于一场重大安全事故。

2007年,一种叫做“点滴魔法珠(Aqua Dots/Bindeez)”的玩具风靡了欧美。这种玩具是一个个的珠状零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组成不同图案,再用水雾喷洒后就能牢牢地粘在一起。但之后不断有报道称,这种玩具会导致误食的儿童昏迷,迫使厂商不得不紧急召回。仅美国市场就召回了约420万套这种玩具,也是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十数年来遭遇过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根据专业人员的检测,事故原因是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将一种无毒的物质换成了另一种更便宜的。后者本身也无毒,但降解后会形成有毒物质,造成食用者昏迷。

之后这批召回的玩具,经过加工覆盖了另一种物质后,重新流入了市场。这个加入的物质就是苦精,既充当了保护层,也用苦味降低了误食的可能。此后,才渐渐被当做防误食的厌恶剂挤进了玩具圈。

只不过因为缺乏宣传,很多人还不知道玩具的苦味从何而来,更没有像NS卡带那次一样形成讨论的热点。现在网上仍然能看到不少家长,因为担心玩具中的苦味而怀疑玩具的安全性,可能其中就是添加了苦精或其他阻食剂(当然,也不能排除有的玩具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难为这位妈妈了,快尝遍了宝宝的所有玩具和用品

这些父母的担忧我们都能理解。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充斥大量所谓的“网红玩具”、“启智玩具”,成为了很多家长买玩具的新选择。但为了视频效果,其中很多都有夸大宣传的成分,不少还有着极高的安全隐患。

此前火爆一时的“巴克球”刚兴起时,就号称能够开发儿童智力,被卖给了远低于适用年龄的孩子使用。在被曝出多起严重事故后,才被整顿了一番。现在连视频网站上观看相关视频,都有着醒目的提醒,“可能有儿童误食风险”。

吃下这种强磁力的金属珠后,轻则留院观察,可以等待它自行排出;重则危及生命,需要开腹手术才能将其取出。

父母在等待孩子粪便中出现那几颗小珠子时的心情,一定比那几位受试者找乐高时要沉重得多。

结语

最后,我们需要再次强调:不要模仿!这一点也是“乐高实验”的研究者们担心的。

在“乐高实验”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们明显猜到,可能会有“富有探索精神”的家长模仿这项实验,于是特意在文中进行劝诫,受试者们都是有着博士学位和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他们的记录视频里,开幕前几秒也是几个硕大的黑底白字“请不要在家尝试这样做”。

伊甸园里苹果的味道总是诱人的,相信每位玩家刚拿到NS时,都试着舔过卡带的味道——即便已经有无数人告诉过你它的味道。国行NS在发售前,还有假新闻传出要做成豆汁口味的特供版,结果居然还真有人上第二次当。

但我们也知道,好奇心同样是魔鬼,还会害死猫。在保证全新的情况下,试试NS卡带味道就接近危险了,更多的探究还是交给专业人员吧。

毕竟,至今我们仍未知道那几天的“乐高实验”中,受试者“B”吃下的那颗乐高究竟去了何方。

热门相关: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盛世医香   超神机械师   和我结婚我超甜   慕先生,来官宣